双节同庆,武博添彩:一场历史与节日的双向奔赴!
信息来源: 武威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 2025-10-08 15:33

当国庆的红与中秋的月相遇,武威市博物馆以“活化历史文脉,共庆双节佳节”为核心,用满溢的文化温度与细致服务,将千年历史与节日氛围揉成一场沉浸式参观体验。系列活动精彩落幕,这段属于文物与游客的双向奔赴,成为这个假期里最动人的文旅记忆。

一、游客盈门,服务暖心:武博成假期打卡热地

10月1日至8日的双节假期里,武威市博物馆的人气持续高涨,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接待人次创历史新高,这也印证着武威历史文化的独特吸引力。

为了让游客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博物馆的讲解服务更显贴心。每天10:00、11:00、15:00、16:00四场义务讲解准时开启,10月1日、5日的“夜游博物馆”专场,还特别加设19:30场次,8天里共开展义务讲解34场,预约人工讲解300场次。从铜奔马的灵动身姿,到王杖诏书令册简的历史重量,再到彩绘漆木鸠的工艺巧思,观众与讲解员同行的观展之旅更有深度。  




二、社教互动,趣味十足:两场活动点亮双节

围绕“国庆”“中秋”两大主题,武威市博物馆量身打造的两场社教活动,让文化传承有了更生动的打开方式。

10月1日,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博物馆里迎国庆,手工团扇贺华诞”活动热闹开场,吸引了一群小朋友参与。在社教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进文物展厅,近距离触摸铜奔马等珍贵文物,从丝路文明的印记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与磅礴。随后的“武博小课堂”上,社教老师不仅讲述了国庆节的由来,还梳理了团扇从先秦“便面”到明清工艺巅峰的演变,解读其“团圆美满”的寓意——动手前先懂文化,让每一把亲手制作的团扇都成了传统文化的“小小载体”。

10月6日,中秋佳节,“月映古韵 童绘中秋”活动接棒登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意里,孩子们跟着社教老师开启“文物寻宝”之旅,听老师解读千年瑰宝背后的美学密码。当“亲手创造美”的环节开启,现场气氛瞬间升温,孩子们用画笔勾勒月色与古韵,让中秋的思念与文物的雅致撞了个满怀。

    


    

三、啡香沁心,文韵藏杯:逛展多了“文化歇脚点”

双节期间,博物馆新增的文创咖啡店成了游客的“宝藏打卡处”,让观展间隙多了份文化味的惬意。店里的饮品与甜品都藏着“武博元素”:以铜奔马为灵感的“奔马拿铁”,拉花再现了文物的灵动姿态,入口是绵密,眼前是历史,还有毛绒绒的“小天马”杯套,随手一拍都是与文物的“隔空同框”。

不少游客逛累了就来这里歇脚,点一杯文创咖啡,翻看手边的文物科普手册,或是和同行人聊一聊刚才听过的文物故事。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既有俏皮可爱的毛绒玩具;各种各样融合了文物元素的冰箱贴、茶杯、盲盒;精美独特的小挂件;以及包含寓意祝福的文创手串等等,这个小小的“文化歇脚点”,不仅让参观节奏更舒适,也让文物元素以更轻松的方式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四、好评如潮,未来可期:文化惠民不止步

这个双节,武威市博物馆收获的不仅是高涨的人气,更有游客满满的好评。大家纷纷点赞义务讲解的专业、社教活动的有趣,尤其是中秋月饼发放与手工体验环节,成了不少人朋友圈里的“打卡亮点”。“既有文化内涵,又有互动乐趣,比预期更精彩!”这样的评价,是对博物馆最好的肯定。

这场双节文化盛宴,既实现了文化传播的初心,也用人性化服务擦亮了武博的公众形象——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传递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做到了文化传播与游客体验的双向提升。

未来,武威市博物馆还将继续总结经验,把传统节日与文物资源深度融合,在服务上追求更精细,力求贴合游客需求;在活动上探索更多元,让文物故事通过不同形式走进日常;更会主动倾听观众声音,用双向互动打破距离感,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大家愿意常来的文化港湾,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