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05-19 农历 乙巳 星期一 欢迎访问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
En
请输入关键字
《唐山皮影展》线上展览第一期
信息来源: 武威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 2025-04-05 09:17

点击播放视频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线上展览,本展览是由武威市博物馆与唐山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唐山皮影展”。展览展出唐山皮影相关展品约180件,其中大部分为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的唐山皮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们将通过本次展览带您穿越千年光影,领略唐山皮影的艺术精髓,感受非遗文化的永恒魅力。

皮影戏是一种傀儡戏。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皮影,而唐山皮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唐山皮影也称为“乐亭影”、“滦州影”、“驴皮影”等,与评剧、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三枝花”。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部分:唐山皮影影人

唐山皮影的影人分为头茬和戳子两部分。头茬是指影人的头部,造型脸谱化,喜怒形于色。戳子就是影人的身子,除了剧情的特殊要求,身子都是以汉族服装为基础进行雕刻。

唐山皮影影人的样貌特点为:环眉、凤眼、闭口红唇、“6字”通天鼻。正如这个娘娘的造型,镂空白脸,头戴凤冠,身穿袍,腰围玉带,仪态雍容又不失典雅。

这是年轻的武将。头帽冠饰上垂下两条长长的狐尾表明他是个“反将”的身份。

这是中年丞相。其面部造型在年轻男子的基础上,多了“五绺长髯”,代表性格刚毅的正面人物。

这是背巾子的武士。“背巾子”是指他的头帽后面有一条宽宽的飘带,也叫“披肩巾”。其面部“阴刻”,被涂染成绿色,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刚猛。

这是反面角色的丑公子。面貌诙谐丑陋,身着华彩,突出表现他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亦或是抢男霸女之徒。

这是虾兵。属于皮影中神怪造型的一类。唐山皮影中的神仙鬼怪自成体系,千奇百怪。造型上多采用拟人的手法,头饰一般有固定的模式。如,有的头顶莲花、树叶;有的头顶某一动物,代表这一动物的化身等。

唐山皮影的影人分为多个行当,这些行当划分的称谓是:生、小、大、髯、丑。而我们所熟悉的京剧人物行当划分是:生、旦、净、丑。

“生”专指小生,分为“文生”和“武生”。“生”的造型非常俊美,脸部镂空,俗称“净脸”或者“素脸”。

“小”属于旦角。造型上与“生”非常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女性多留有刘海,佩带耳环,在额发交界处的线条略呈孤形。

“大”类似于戏曲里的“净”,但不是完全相同。造型上分两种,一种是阳刻,镂空白脸。还有一种是阴刻,也叫“肉脸”。

“髯”的造型与“生”相同,区别是“髯”都带有胡须。胡须形式多样,有三尖、三绺、板胡等。

“丑”的造型别具特色,额骨和鼻骨之间有像真人一样的向内弯曲,笑眉笑目,还带着眼圈,多用于剧情中地位低下的人物。

影人戳子的款式、纹样与戏曲服饰基本相同。

戳子和头茬的搭用要考虑到人物的行当和身份,一般一个戳子可以搭配多个头茬。如蟒,实际上就是龙袍。戏曲中使用时为了避讳,不直接叫龙袍,改称为蟒袍,简称“蟒”。在皮影中蟒是帝、王、将、相以及帝妃所穿的礼服。有多种颜色,也有男女之别。黄色为皇帝专用,其它颜色是王爷、宰相、元帅、大臣等穿用,具体要根据人物身份和相应的头茬来决定穿什么颜色。

本期线上展览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