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5.18 博物馆日”,由武威市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原创展览“共情・共鸣 —— 武威市博物馆藏民族文献展”,于5月12日在天水市博物馆第五临展厅(北宅子)开展。展览时间自5月12日至7月11日,为期两个月。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武威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活的地区,各民族在这里汇聚交融,演绎出辉煌的历史篇章,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演进过程的一个缩影。展览通过讲述武威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揭示武威和甘肃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向观众传达中华民族共生共融、一体繁荣的共同体理念,从内心深处引发观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达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情和共鸣。
展览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为主线,遴选100套173件馆藏文献珍品,展品时间跨度从汉到民国,类别包括简牍、拓片、木板画、雕版、大藏经、古籍图书等,材质有纸、木、铜、石、绢各类,文字有汉、西夏、藏、回鹘文等,分3个单元共12组展陈内容。第一单元 “多元共处,相与有成”,通过落落晨星、繁星璀璨、众星拱月、星月交辉四个部分,介绍了历史上在武威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各民族。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多元”要素,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以独特的方式为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第二单元 “三交史话,共铸一体”,借助凉州会盟、汉夏合璧、凉州词话、唐吐和亲四组内容,讲述了武威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历史。在这里,观众可以深刻领悟到多元文化是如何逐步汇聚成一个有机整体,各民族又是如何在相互依存、相互学习中,一步一步形成如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第三单元“典籍之光,耀古烁今”,以王杖诏书令册简、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藏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为典型代表,不仅展示了馆藏历史文献中的精华部分,还集中呈现了近年来武威市博物馆在文献保护修复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让观众在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对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的关注与重视。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的关键节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见证了无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天水,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样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老的文明在这里生根发芽,传承至今。两座城市虽地理位置不同,但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此次展览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物展示,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交流与传承活动。它让两地民众在 “共情・共鸣” 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伟大魅力,一同见证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