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武威市博物馆内洋溢着欢声笑语——一场以“小小泥塑家 天梯千年神韵”为主题的《石窟密语》暑期研学营社教活动在此温馨启幕。这场专为孩子们打造的文化盛宴,恰似一把穿越时空的钥匙,轻轻叩开了千年历史的大门,让沉寂在岁月长河中的天梯山石窟文化,在孩子们的指尖与眼眸中重新流转起生动的光彩。
活动伊始,博物馆的讲解员化身“历史引路人”,带着孩子们推开了天梯山石窟的时光之门。以生动鲜活的语言,配合一幅幅精美的石窟图片、文物细节特写,娓娓道来这座“石窟鼻祖”的开凿缘起——从十六国时期的匠人挥锤,到历代修缮的薪火相传;从丝路商旅在此驻足祈福的过往,到它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见证的独特地位。孩子们端坐静听,小脸上满是专注。当听到石窟历经千年风雨仍保存较好的故事时,有人忍不住睁大眼睛;看到壁画中飞天飘带的灵动线条时,又纷纷小声惊叹。那一刻,天梯山石窟的悠久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数字,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化作了可触可感的温度,悄悄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好奇的种子。
随后,最让人期待的手工环节便拉开了序幕。工作人员早已备好了陶泥与塑形工具,分发给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当陶泥触碰到指尖的那一刻,孩子们眼中瞬间亮起兴奋的光,迫不及待地搓揉起来,他们捧着陶泥,反复揉捏醒土,对着图片里的纹样凝神琢磨,手指在陶坯上轻轻按压、刻画,社教老师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时而俯身示范如何让陶泥更服帖,时而轻声提醒纹路的对称技巧,一块块普通的陶泥渐渐有了“古意”,而孩子们的眼睛里,也映照着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这场活动,以讲解为窗,让孩子们窥见了天梯山石窟的千年风华;以泥塑为桥,让古老文化在指尖流转重生。从聆听时的专注惊叹到创作时的奇思妙想,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亲手创作的乐趣,更在与陶土的亲密接触中,悄然承接了一份文化的温度。当他们带着这份独特的记忆离开博物馆时,那些关于石窟、关于匠心、关于传承的种子,已在心中悄然扎根——这便是武威市博物馆用童趣与巧思,为千年文脉续写的生动注脚。